('
我十分忐忑地望着祝长舟的背影,毕竟她可是有答应王槐比武的先例。
第18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
所幸祝长舟也知道我这个功夫在战场拼杀就是个“输”字,回绝道:“家国大事以意气之争定胜负,是否太过儿戏?”
赛图那厢回了什么,我没有注意到,我只见有一个士兵分开人群到祝长舟身边,低声说了些什么。
祝长舟立时道:“既然今日无有准论,不如三日之后再议。”
于是双方鸣金收兵,祝长舟虽面上不显,但我感觉她有些不虞。
待将领齐聚帐中,祝长舟方开口道:“京城来令,进攻朔荇。”
帐中哗然。
我也吃了一惊。皇帝这是好大喜功,还是要对祝长舟下手了?
祝长舟守城换得几年和平,已是青史称颂的功绩,倘若在这个关头毁订盟约,出关北征,少不了劳民伤财的怨声载道。
镜湖城百姓愿意为军中供给粮米,是担心朔荇人破城而入,使他们屋毁人亡,若是让他们再为北方不知谁住的草原买单,多半是不乐意的。
更何况,出了镜湖城就是绿野苍茫,是游牧民族的乐园,惯于农耕的大成人只能望草兴叹。
除非祝长舟能够毕其功于一役,悍然打到朔荇人的王帐,押着草原的王,让之俯首称臣。
周元帅多年谋划尚且未能实现,祝长舟哪有这般能耐?
只打下一片草原却守不住,她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。料来史书上,还要再添一笔“激进粗莽,谋动于后”。
这时节,朔荇的鹰狼早饿昏了头,出城到对方的草原主场厮杀,何异于塑丰碑以血肉?
我心思百转,才发现祝长舟竟没有制止帐中的喧哗,她微微低着头,似乎有些神思不属。
往常见她总是成竹在胸、神采奕奕,就连崖山思故时都透着“向前看”的朝气,但如今却是长睫微颤,双唇半启。
祝长舟想了什么,没有人知道。她有些疲惫地缓缓闭了闭眼,再睁开时眸色深沉:“这一仗,恐怕是躲不过了。”
我道:“可否与京城递书,言明弊病,如此就算快马加急,也许得几日功夫,而议和之事催紧,‘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’……”
“君命已达,这是叫将军抗旨不遵?”李征并不赞同。
我道:“此举更大的作用是安民心。”
我并不把话说完,腰臀的棍疮思想起来还隐隐作痛,倘使把下半句补全了,祝长舟便不得不再打我一顿。
所谓“安民心”是安民之向祝之心,一封痛陈利弊的谏书递上去,还要递得声势浩大,要告诉天下百姓“不是我祝长舟贪功,我劝过了,是皇帝不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