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记者们试图挽留,但是也不好再做纠缠。
直到两人走远,记者们有人小声嘀咕着“奇怪,你觉不觉得那个女的有点眼熟?”
程维和顾瑶一前一后的走向路边的停车位,两人来到一辆私家车前,车子感应到她包里的钥匙,车灯亮了两下。
顾瑶回头一看,见记者没有跟上来,说道“其实我不是你们院里派来的,我原本也不打算帮你解围,只不过看刚才那种情形,多了一句嘴。”
程维见状,笑了一下,但笑容这件事他显然并不擅长“我知道,谢谢你的解围。不知道怎么称呼?”
顾瑶摘掉墨镜,说“我叫顾瑶,是今天来参加庭审的专家证人,我知道你叫程维,是江城医科院法医系的副主任,过去从没有出席过任何一场庭审,那些记者们都在猜测,到底辩护人用什么条件说服你帮被告人作证。”
程维微微低头“没有条件,只不过这个案子和我过去参与研究的另一个刑事案有雷同的地方。”
雷同的地方?
顾瑶不动声色的挑了下眉,忽然问“程副主任是打算回医科院么?你开车过来的?”
程维摇头“我坐地铁。”
顾瑶笑了“正好,我回去的路上会经过医科院,我送你,顺便听听你的分析。”
就这样,顾瑶将程维顺利“拐”上车。
顾瑶也没浪费接下来的宝贵时间,车子一开上大路,她就开启“盘问”模式,从案情到程维的分析。
程维也很快提到他曾经参与研究的案件,那里面的女死者就是因为男方采用骑跨在腰腹部的方式,最终导致女方死于心肺功能急速衰竭。
听到这里,顾瑶问“也就是说,辩护方这边的徐律师是知道你参与过雷同的案件,才找到你的?”
程维说“那个案件是在外市发生的,因为案情重大,那边的法医技术有限,就请江城这一边一同参与,案件也在当地的媒体新闻上报道过。我也曾问过徐律师,他是先看到的案件报道,联想到本案,还是先从本案中发现这个关键点,进而搜索到相关案件。他说是后者。我认为他对他的当事人很上心,一般律师是不会注意到这种细节的。”
顾瑶“所以你就答应出庭了?”
程维“对。”
隔了一秒,程维又觉得哪里不对“等等,为什么我刚才描述这些细节的时候,你好像一点都不惊讶,你提前就知道?”
顾瑶说“哦,开庭之前,我和徐律师聊过这件事,不过我并不知道你参与的那个案子,我是看外国有一个相关的案件报道,才联想到本案。还有,我小时候听过一句老话——一人不进庙,两人不看井,三人不抱树。说的差不多是一样的道理。”
程维一时有些茫然,问“什么意思?”
顾瑶解释道“这是古时候的俗语,大概意思就是说要小心被人加害。所谓抱树指的就是抬树,如果是两个人抬一颗树,一头一尾,力量均等,那就没事,但如果有第三个人在,这个人又刚好和站在后面的人商量好,要谋害前面的人,那他只需要靠后站一站,托起大树后面,让重心往前压,就等于将所有重量都压在前面人身上,不用一会儿前面的人就会被压死。”
不知不觉的,两人聊了一路,直到顾瑶的车开到医科院大门外,和程维交换了联系方式,这才开车往自家方向走。
而就在顾瑶回到家之前的几分钟,提早一步回来的祝盛西,正在和顾承文通电话。
祝盛西简单提到庭审的事,随后话音一顿,说道“就目前观察,田芳很有可能不用坐牢。”
顾承文那边过了半晌才说“她坐不坐牢不是重点,只要善后妥当。”
祝盛西“是,我明白,顾叔叔请放心。”
顾承文满意的点了下头,忽然说“连启运名下的款项怎么样了?”
祝盛西“已经处理好了,一干二净。”
顾承文“好,你办事我是放心的。”
话落,顾承文就率先切断电话。
祝盛西握着手机,安静地立在窗前片刻,也不知道在想什么,隔了一会儿,他才将视线抽离,回过身正准备离开。
谁知刚一转身就愣住了。
祝盛西定定的看向正立在门口,一言不发望着他的顾瑶。
屋里一阵沉默,气氛紧绷。
直到顾瑶脸上扬起淡淡的笑,率先开口“我还以为你出庭之后会回公司。”
祝盛西一顿,扯了下唇角,进而走上前说“回来拿点东西。”
顾瑶极轻的点了下头,和祝盛西一前一后走向客厅。
她又问“刚才是谁的电话?”
祝盛西“是顾叔叔。”
“哦。”顾瑶应了一声,来到客厅的开放式厨房,开始煮咖啡,同时说“我爸也很关心这个案子么?我听到你们在说田芳。”
祝盛西笑了一下,拿出两个咖啡杯“是啊,庭审今天结束,接下来就是等审判结果,这个案子现在可是江城的头等大事,所以我一回来就先和他打个招呼。”
顾瑶没吭声,将煮好的咖啡倒出来两杯,随即又问“你觉得田芳会无罪释放么?”
“就今天的形势来看,‘正当防卫’的可能性很大,也许她不需要负刑责。”
顾瑶接道“会不会判刑,判多重的刑,这就要看辩护律师的表现了,如果他当庭表现的很菜,辩论能力不足,让控方钻了空子,结果也不好说吧。”
祝盛西一顿,随即说“就我观察,徐烁发挥的很稳定。”
顾瑶歪了下头,眼里仿佛流过什么“哦,你好像突然对他挺有信心似的。”
祝盛西略微诧异的挑了下眉“瞧你这话说的……这个案子你出了这么多力,难道希望他败诉?”
顾瑶没应,只是缓缓落下眼,将咖啡送到嘴里。
祝盛西见状,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,又喝了一口咖啡,说“时间差不多了,我先回公司。”
顾瑶也跟着放下咖啡杯“司机开车来接你对吧,正好,顺路捎我一趟,我回趟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