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姜宵这回愣了更长时间,他把病例本拿回来,上面柳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标志晃得他脑袋痛。
他在文件夹里翻来覆去也没找到那一张邀请函,不过还好会场有人出来,那恰好是姜宵熟悉的朋友,两个人的厂子离的很近,如今也认识十来年了。
“姜总哪里还需要什么邀请函?你新来的吗?怎么人都不认识?”那人和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,把姜宵拉了起来,“你呀,进不去怎么不叫我?”
会已经开了一半了,姜宵随便找了个位置,坐在最后面,带他进来的朋友姓苏,姜宵一般称呼他为苏老板。
苏老板也看出他状态不太好,问了一句:“脸色这么差,和家里吵架了?”
姜宵摇了摇头。
“别嘴硬,”苏老板拍了拍他的肩,“家里也不同意你直接卖工业园的地吧?”
姜宵手上的一家制造厂已经开了十来年,生产毛巾毛拖鞋这一类日用品,厂子有百来工人,前些年风光时候产值过亿轻轻松松。但到了最近几年,柳江市产业转型的呼声越来越强烈,这个工业园位置又很好,上面打算打造成高新产业示范区,里面的工厂要不顺应政策转型,要不卖掉厂房转移到远一些的地方。
姜宵那个制造厂确实属于低端产业的一种,他错过了转型的机会,现在利润越来越低,支出越来越高,他日渐撑不下去也是事实。
但厂房那块地是姜宵的,他接手的时候地还不值钱,就顺手买了。
苏老板就不太理解姜宵卖地的行为,这产业园是重点项目,姜宵又不缺钱,留在手里每年收租能收百万,它不香吗?
姜宵听着他说,手里捏紧了文件袋,那里面放着他今天刚拿到的检查结果。
“还是卖掉吧,留着没什么用,”姜宵道,“……我没多少时间了。”
最后这句话是说给他自己听的,声音细微地几乎听不见。
其实前面的手续都差不多了,他今天来配合走最后的流程,对方公司和园委会的态度都很好,给钱给的也很爽快,姜宵卖的价是真不高,钱到手了之后,他拿出一大部分,给公司里的百来号员工发了不菲的遣散费。
厂子里的会计陈姐是一直跟着姜宵做事的,她如今年纪大了刚好拿着钱回去养老,是少数几个知道姜宵生活上的事的人,比起厂子倒闭,她更关心姜宵这个人。
“你最近脸色真的很差,是没休息好吗?”她道,“这么大的事情,小蔺怎么不来啊?”
姜宵没回答,他近来发愣的时候很多。